当前位置: 首页>>信息公开>>规划统计>>规划计划>>正文
临沂第三十五中学五年发展规划(2019-2024)
2019年07月28日   临沂第三十五中学网站 审核人:

第一部分:学校概况及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

 

一、学校概况及发展优势

1.学校概况

临沂第三十五中学位于临沂市北城新区广州路与温凉河路交汇处,2010年2月开始筹建,2011年8月正式招生,为市教育局直属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。学校占地68046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47633平方米,绿化面积21775平方米,拥有独立的图书办公楼、教师办公楼、教学楼、艺术楼、实验楼,各功能区区划、布局科学合理。

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,在校学生3632人,专职教师256人,其中硕士研究生66人,特级教师1人,省市级教学能手11人,省市级优秀教师5人,市兼职教研员9人,市优质课一等奖54人。

2.发展优势

一是区位发展优势。学校毗邻北城新区行政中心,交通便利,在区位上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;各项设施配备标准高,潜在的优势生源丰富,为学校的发展积蓄了强有力的后劲,使学校成为市行政中心的窗口单位。

二是学校管理优势。学校经过几年的运行,先后经历了规范化、精致化、特色化发展三个进程,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。学校以用心教育为核心办学理念,立足行以至正、学以至真的校训,秉承“对今天的成长负责、为明天的发展奠基”的办学宗旨,遵循“潜心促质量、认真铸品牌”的办学策略,逐渐形成了“立责而行、求实而进”的学校精神。

三是师资发展优势。学校年轻教师多,学历层次高,理念新,渴求成长的欲望强。经过几年的系统培训和工作历练,不论是职业道德,还是教学基本功、课堂教学水平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;加上教学能手、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,相信在用心教育的理念引领下会尽快健康成长起来。

四是社会力量优势。市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发展,加上社区领导对学校发展的支持,特别是有文化素质高、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群体,使学校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宽的教育视野。

二、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

1.教学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

学生图书阅览室和教师图书阅览室各1口,藏书仅5万册,不能满足师生正常阅读需要;理化生实验室、微机室等功能教室数量不足;校园数字化建设平台亟待完善……以上教学设施的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。

2.学校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

几年来,学校提出并实施了“年级为本,民主决策,校长分线分级管理”的教学管理思路,领导班子从教学管理、学生管理、教师管理及安全学习等各方面实施全方位跟踪管理,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。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,我们发现现行制度有时不能很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,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优化、完善和提升。

3.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均衡快速发展

建校以来,学校教师队伍组成的主要来源是本科生及研究生全校256名教职工中,青年教师227人,学校发展,师训为本,青年教师成长需要一个过程,我校学科骨干教师还比较缺乏,不能充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。我们认识到,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上存在不均衡现象,自我发展的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,发展潜力需要再挖掘,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需要提升,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。

4.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需要趋于实效

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课程建设,建校以来,在课程实施方面,学校严格按国家课程方案及省市有关实施意见开齐国家课程,上好地方课程,开发校本课程。但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,感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,与办学理念结合不够好。教师能够开设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脱节,虽然学生参与率100%,但学生第一兴趣选班成功率不足70%;学生社团课程,随意性强,缺少规范管理;课程实施方面需要有新的突破,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拓展型课程需要有新思路,学校社团课程需要有新举措。总之,课程的整体规划还需进一步科学、规范,更好地指向学校的育人目标。我们认为,学校的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突出顶层设计,不断提升档次,拓展和扩大范围,亟需将优势学科的改革成果辐射到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。

 

第二部分:学校五年发展目标、任务或愿景

一、发展目标

1.学校全面推行用心教育,深入挖掘爱心、专心、尽心、开心的思想内涵,让其成为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指南。

2.加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,建立学校、社区、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,尊重规律,借力发展,借“用心文化”的力量,用专业的领导突破学校发展的高原。

3.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用心文化,形成爱心的精神文化,专心的班级文化,尽心的环境文化开心的行为文化等四大系列,实现文化育人、文化强校的目标。

4.致力于“化爱于教”德育体系的开发和构建,探索一套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德育模式。把培养具有知书识礼的阳光学子、明德雅行的风华少年作为育人的第一目标,培养既有传统优秀品格又有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素养的三十五中人,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。

5.继续进行课程开发,积极进行“深度学习”教学改进项目的探索,科学规划课程的架构,深入推进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改革,探索本真语文的教学框架,将经典诵读课程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,以此辐射至其他学科,开展有专业含量的课堂改革,打造用心课堂

6.进行教师共同体的构建,实现同伴互助、专家引领、自我提升团队共赢式的教师成长目标。

7.弘扬红色革命区传统用红色精神培育一代新人。

二、发展愿景

在今后五年的发展过程中,每位成员同心同德,认认真真,致力让学校逐渐发展为“家长放心、社会满意、学生喜欢于一体的品牌名校”。

 

第三部分:改革的路径与措施

 

一、重构党建与育人模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

党建为学校注入思想和文化的活力,学校发展为党建提供舞台和载体。学校教育要强化“党建+”意识,以党建为引领,重构育人模式,实现学校党建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,融为一体。

1.党建融入学校文化推动明德雅行。深刻领会党对教育的要求和期望,把党的教育思想,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文化之中,引领学校文化建设。在创办之初,临沂第三十五中学就提出了“行以至正,学以至真”的校训,新时期更是把培养具有“知书识礼的阳光学子、明德雅行的风华少年”作为培养目标。“立德树人”是学校的根本使命和工作主线,临沂第三十五中学将以“知书识礼”“明德雅行”来回应“为谁培养人”的根本问题。

2.党建融入队伍建设引领教书育人。“党建”之势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做到“党建引领强,教书育人好”。师德方面,以党性为师德铸魂;师风方面,以党纪来廉洁从教;师能方面,树先进育四有教师等三大策略。党员教师是关键少数,党性强则师强,设立 “党员先锋岗”,强化“我是一名人民教师,更是一名共产党员”意识。党总支要对党员教职工狠抓“保持先进性学习”“两学一做”等党内学习活动,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会议精神、全国和山东省教育工作会精神等等。

3.党建融入课程体系培育核心素养。党建育人要植根于和着力于课程开发和实施才有根基,才有力量,才有活力。以党建育人为引领和标高来审视、梳理和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和学校德育体系,发挥好课程育人在党建育人中的作用。首先,积极开发主题校本课程,突出和渗透党建育人。其次,在德育过程中突出思想修养和品格养成,突出理想信念的价值与作用。第三,利用学校宣传渠道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、政策方略和英雄人物,进行隐性课程教育。第四,加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党建理论和思想,特别是加强语文、历史、英语、政治等学科教学的思想把关。第五,站稳站牢主题板报、主题班团会、升旗仪式、校报校刊等阵地,开展主题宣讲和学习活动。第六,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微信功能,开发微课,及时有力、灵活多样地展开党建育人。

4.党建融入教育塑造精神气质。党建育人是立体的,鲜活的,活动的,要走出“板着面孔说教”的僵化教育方式,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。临沂第三十五中学贯通校内和校外,把党建融入到教育中,塑造学生“向善向上”“正气大气”的精神气质。首先,立足校内开展“立志成才”主题教育、艺术节、科技节、社团活动展示周、主题活动月等活动。其次,立足校外开展走进社区等进行职业体验和社会调查,了解国情,融入社会,增强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。第三,学校领导亲自上党课、上团课和作报告。

狠抓党建育人,大力推进素质教育,构建学生差异发展、多元成才和个性成长的路径。

二、开展红色文化特色建设,用红色精神培育一代新人

(一)营造文化环境,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。为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,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与红色文化亲密接触,学校采取主要措施有一是悬挂肖像格言。在教室、走廊、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挂大量具有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,走进校园,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。二是建好校外德育基地,学校把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作为校外德育基地,定期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,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,写参观日记,谈参观感受。

(二)丰富活动载体,让红色歌声在学校上空飘扬。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,需要有丰富的活动载体。为使红色精神教育在内容上系列化,在目标上层次化,在时间上常态化,对红色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,并扎实加以推进。一是将德育工作序列化,切实加强纪律教育,加强理想前途教育。二是建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。定期举办红色教育主题活动,通过红歌比赛等活动,播红色歌曲,讲革命故事,唱革命歌曲,舞红色精神,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,争作“四有”新人。三是广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。结合创建文明单位、绿色校园等,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,将献爱心教育、助残捐助、敬老爱老等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,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,扶危济困,心系天下。

(三)铸就校园精神,让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。学校特色建设,最终归宿是要凝炼为学校的文化精神。从物质文化、制度文化、精神文化、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进行整体设计,既规范学校环境、规划布局、建筑、绿化、人文景观等物质层面的建设,也从学校管理体系、组织机构、学生礼仪与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完善。建立健全教育、教学、后勤等管理规范,对教师、学生、班级的管理进行全方位检查和评比,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。

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是一种群体文化,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。学校从解读“红色文化”入手,全方位营造学校红色文化氛围,将红色文化引进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上来,拓展了学校德育空间。学校通过不断的积累,整合教育资源,拓展教育渠道,解决以往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主义、口头说教、空洞无物等缺点。

三、创新学校管理,用文化的力量管理学校

学校管理本着用心教育的理念来实现学校的文化管理。引领师生深悟用心二字的深刻内涵,人人争做具有人品善正,学养博厚,气质高雅,言行谦和品质的人。文化管理从底线做起,为师生的具体行为设置底线,制定用心教师用心学生的评价标准,让每个师生有目标、有追求,把行以至正作为行为的底线,把学以至真作为最终的追求。

四、落实国家课程,开发校本课程

(一)落实国家课程

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,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,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,确保全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。规范课程建设,开齐开好艺术课程,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,落实劳动教育课时。

1.集体备课重实效。通过定时间、定地点、定内容、定主备人的形式,发挥集体智慧,打造高效团队。主备老师先周备课,从教学目标、重点难点、教学设计等方面说课,经过集备研讨,修改完善,形成新的教案。其他老师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,在研究学生和教学资源上下功夫,创新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流程,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。  

2.立足课堂看实功。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,学校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。要求广大教师切实优化课堂教学,做好五“优化”四“转变”:优化教学目标、优化教学节奏、优化教学活动、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教学环境,“四转变”:目标上,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教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;对象上,由只重视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,面向全体学生上来;要求上,由一刀切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上来;方法上,由“填鸭式”转变到“启发式”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来,变学会为会学。引导教师探索实施“金点子”教学,引导和鼓励学生总结运用学习上的“金点子”,激发学生的创造力,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益。

3.教学大赛促成长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,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讲课比赛,如骨干教师示范课、青年教师汇报课、同课异构课、校级公开课、优质展评课、全员展示课、学科素养课、基本功大赛课、教学反思课、新课标说课等,以赛促研、以赛促学,促进教师成长。

4.试题研究求实用。科学精准备考,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。要求老师们具备专业的命题能力,通过命题检验教师的课程标准解读能力,教材的系统梳理能力,对学情的切实把握能力,每学期举办精品试题命制大赛,评选一、二、三等奖,并进行量化,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。

5.质量分析凸实绩。坚守教学质量“生命线”,切实提高研究的主动性、针对性、科学性。每次期中、期末质量调研后,各年级要从多个纬度进行数据分析,错时召开大型教学质量分析会,原则上,校长、业务校长全程参加。对每个学科、每个班级的成绩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对,找准制约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。各学科组根据年级反馈的数据,细化分析每位教师的成绩,各班级根据年级反馈的数据召开班级教导会,班主任同科任老师细化分析每位学生的优势学科与劣势学科,做好培优与帮扶工作,实现全员育人。

6.减负增效结果实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《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》的有关规定,坚决扭转学校作业过多、质量不高、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,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,优化教育教学,促进精尖化、特色化,突出内涵化。早在2011年11月,我校就建立了学生作业的设计、布置、检查、总量控制和质量监控机制,从2019年起,学校每天的作业由年级上报教务处,教务处汇总上报业务校长,各班的作业在班级公务栏公示,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,保障学生的睡眠,争取通过作业的减负增效促进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,实现教学有温度,成绩有高度。

(二)开发校本课程  

为不断提升课程内涵深度,凸显学生特长,张扬学生个性,学校将组织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,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,结合发展需要和我校实际,通过问卷调查,调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,调查教师的专长,调动社会资源,制定课程开发指南,编订《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》,培训教师合理开发、系统规划课程,逐步确立“文化国学”校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,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,使学校课程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力保障。

我校拟开设“文化国学”校本课程有《国学经典》《中医药文化》《绘画图解》《书法美学》《传统节日》《汉字魅力》《数字文化》《最美的符号》《礼仪文明》《安全如花开》《诗话中国》《词海溯源》等30多种,努力形成自选、参与、互动、创新的新型校本课程模式。

以文化人,以美育人,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一起,多措并举,多方联动,便于引领学生汲取中国智慧、弘扬中国精神、增强文化自信,促使三十五中学子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。

五、推动课堂改革 展现教师风采

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,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立足点,以转变“教”与“学”的方式为切入点,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生长点,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实践师生积极互动、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,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,组织各学科积极参与省、市各级的课改实验项目,逐步培养一批名师。

1.积极参与深度学习。鼓励各学科积极参与“深度学习”项目,并将之运用于课堂,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

2.单元整体教学。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,对教材内容深加工、广融合,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,提高课堂效率。

3.三三五式教学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手段进课堂,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项目,尝试创建课堂教学新模式——“三三五教学模式”,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并学习制作微课,形成了三十五中特有的微课资源库,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便利,最大程度上起到辅助课堂的作用。

增强教师改革创新意识,强化教师独特教学风格,教学过程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,努力构建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型课堂,向课堂要质量,促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。

六、创建教师共同体,打造一流教师队伍

在教师专业成长和队伍建设上,本着用心、责任、认真的原则,成立不同层面上的教师合作共同体 。通过教学教研、课程开发、实验研究、读书成长等活动,化爱于教,立责而行,来实现合作双赢

1.成立“专家引领式”的专业提升共同体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,通过邀请专家报告会、收看专家视频、外出参加高端培训等方式,提高老师们的专业素养。

2.成立“强师带弱师”的教学教研共同体。发挥骨干老师的引领作用,通过学科团队建设、完善“青蓝工程”等形式,在教材解读、教学设计、课堂教学行为、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,带动青年教师成长。

3.成立“交流互动式”的读书成长共同体。学校定期确立不同的读书主题,老师们自主选择组成读书交流共同体,通过读教育专著、文学专著、古典诗词、名师实录、期刊杂文等,寻求理论依据,思想支撑,行动方向,通过读书沙龙读书论坛等形式来进行交流、碰撞,丰厚思想底蕴,明确实践思路。

4.成立“个性互补式”的课程开发共同体。利用专业及特长的不同,将老师们进行优化组合,挖掘他们在不同学科及专业领域内在潜力,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优势互补,取长补短。

5.成立“创新创特式”的实验研究共同体。将具有相同教学研究方向的教师优化组合在一起,针对教学中存的问题开展多层面、多角度的合作研究,鼓励老师们创新自己的课堂,形成自己的特色。

七、整合硬件资源,提高办学效益

1.建立校园文化系统。进一步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布局,提升校园文化品质,凝练学校文化内涵。校园文化环境达到整体上统一,如基本色调、材质等;不同楼有不同的主题,大地方大设计,小角落小设计,处处有文化,处处有创意;贯彻落实数字化校园建设,结合学校实际,逐步实现教师、学生人人都能登录教育平台调取优质资源,每位教师都是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,实现优质资源共享;实现教育教学管理、日常办公管理网络化的总体目标。

 2.改造提升功能室。配合上级相关部门,完成操场、教学楼、办公楼等基础建设,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,逐步筹建科技活动室、劳技教室和一些专用教室,建立传统文化、自然文化、地方特色、社会实践、人文历史等一批社会活动基地;根据学生需求,增加理、化、生实验室数量;进一步完善多媒体教室。

八、践行“三位一体”管理机制,促进开放办学

1.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。通过家长、学校等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,鼓励学生家长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、参与学校的管理。开展培训,提升教师同家长的沟通合作能力。利用教学开放日活动、家长会、家校亲子活动等形式,多方倾听家长的声音,加强与家长的沟通;建立家校联系反馈制,进行即时沟通。

2.进一步完善“三位一体”管理机制。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,积极引导专家、家长,社区成员参与学校管理事务;加强家长义工队伍的建设,形成常规的志愿服务队伍和服务项目。

3.进一步挖掘、利用社区、企业的教育资源。利用社区资源,让学生融入到社区的生活中,参与到社区举行的各种活动。挖掘企业的物力、人力资源,不断寻求运用企业文化构建特色主题活动的策略和方法,让孩子们在参观、职业体验、调查、聆听人物故事等行动过程中,通过近距离的对话和创新人才劳动技能的展示,更直接地认识到劳动者的辛劳和光荣,产生尊敬劳动者、爱惜劳动产品的积极情感。

4.加强学校信息宣传力度。通过各级网站、电视、报纸、杂志等媒体,大力宣传学校、教师、学生的业绩和成绩,让社会认识学校的价值和意义,从而打造省内知名的教育品牌。

 

第四部分:任务分解

一级指标

二级指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达成指标

2019-2020年

2021-2022年

2023-2024年

德育

学生常规养成达标率

90% 以上

95%以上

98%以上

政教处

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

高于85%

高于90%

高于95%

政教处 

德育课题研究

至少1个德育课题并实施。

课题结题,相关成果获奖。

课题得到推广


教科室

 

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

增强课程开发意识,实现“以生为本”的转变,探索学生选修课程的评价方法,精品课程初步成型。

课程评价走向多元化,课程开设质量稳步提升,精品课程占到课程总数的一半,成立课程资源库。

课程实现“从活到精”的转变,三级课程体系完备,形成完备的课程资源库,师生充分享受幸福教育。

教科室

社团开展

社团活动制度化、课程化,制定优秀社团评比制度

形成20%以上特色社团

形成50%以上的特色社团。

政教处

学生体质状况

达标,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0%以上。

达标,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2%以上。

达标,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5%以上。

体育组

教师发展

教师递进式培养机制

模式初步形成,措施得到落实。

措施得到落实,有一定成效,评选一批骨干团队。

逐步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师梯队。

教务处

师德

消除违反师德的现象。学生、家长满意度达到85%。制订师德考核制度,并初步运行。

学生、家长满意度90%以上,师德考核档案完备。

学生、家长满意度95%以上,评选10%师德标兵。

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计划

根据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计划实现目标。

根据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计划实现目标。

根据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计划实现目标。

教务处

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

高于85%

高于90%

高于95%

课堂教学

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程度

教师熟知现代教育理念。

教师能挖掘教学设计背后的理念支撑。

90%以上教师能把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中。

教科室

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合格率

100%

100%

100%

教务处

教学质量监控系统

初步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系统。

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运行良好,可随时进行教学质量数据分析。

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运行良好,形成完整数据库。

教务处

综合素质评价

《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》

依照《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》完善。

报告单电子化,并有信息反馈系统。

起到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。

政教处

学生成长档案系统

完成初步设计并投入试用。

完善系统,充实档案内容。

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电子化,提供多平台查阅及输入功能。

政教处

内部管理

制度建设

完成管理制度修订。

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,常规工作流程清晰。

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,针对常规工作有明确具体的考核标准。

办公室

管理机制

学校管理方式得到贯彻落实,教职工对学校行政部门满意度80%以上。

教职工对学校行政部门满意度85%以上。

教职工对学校行政部门满意度90%以上。

办公室

硬件建设

调整补充功能室硬件,数目达到标准。

各功能室使用正常,设备满足需要。

基本达到标准化的A级标准。

总务处

 

数字化校园

1.校园网络升级改造。

2.基本完成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。

1.建立各学科教学资源库。

2.“移动数字课堂”试点班。

1.完善各学科教学资源库。

2.推广“移动数字课堂”。

总务处

开放办学

家校合作

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常态、建成家长义工团队。

家校合作机制完善,活动常规化、制度化。

家长义工队伍建设实现良性循环;拓展家校合作的新模式。

政教处

社区企业资源挖掘

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常规制度,并开展2次以上活动。

新增2个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活动。

实践基地数目和功能分布基本满足教育需要。

政教处

信息宣传

每年有市级以上媒体宣传学校工作。

每年有市级以上媒体宣传学校工作。

每年有市级以上媒体宣传学校工作。

办公室

    

 2019-7-28

关闭窗口